【党建案例】南强镇上磨刀村:创新思路促脱贫
2020-09-16 22:31:22          来源:临武党建 | 编辑:蒋淑芬 | 作者:陈雷 张嘉嘉          浏览量:7587


临武党建 8月11日



背景


上磨刀村位于临武县南强镇的南大门,村域总面积1710.3亩,耕地面积610.3亩,林地面积1100亩。下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户1468人。党支部共有党员30名,男性党员26名,女性党员4名。现有贫困人口39户102人,其中五保户4户、低保户12户,2019年脱贫37户,未脱贫2户5人。

过去,上磨刀村因村里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导致村里百亩良田荒芜,到处杂草丛生,村里环境卫生较差,极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全村610亩农田成功实现了流转,村党支部牵头组建汇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集特色水产、莲虾养殖、葛根、蔬菜、艾草、烤烟种植六大生态产业项目,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盘活了闲置土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很大提升。



主要特色

(一)转变思路,盘活土地资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近年来,上磨刀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少之又少,致使大量良田无人耕作。驻村工作队为推动村级发展和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带领支村“两委”干部积极学习农村土地流转先进经验,通过走村入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座谈会等形式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效用进行大力宣传,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成功将全村610亩农田实现了流转,盘活了全村闲置土地资源。

(二)多措并举,聚焦脱贫攻坚。了让村里农产品走出大山,该村党支部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牵头参加省、市举办的农博会和文化旅游节、县年货节、玉石城矿物博览会、南强镇秋季旅游节、水东镇西山梨花节等活动,推介农产品提高知名度,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产品销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联系企业、单位签订合同,创新消费扶贫方式,让农产品进工厂、进超市、进学校,拓宽销售渠道,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经济发展互动共融的新路子,打造了一支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队伍。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党员结对帮扶措施,确保每名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联系贫困户每月至少一次。目前,全村发展党员致富带头人5名,培训农村党员30人次,辐射带动50多人增收致富,为民办实事50余件。

(三)优化结构,抓实产业发展。在发展传统油茶产业的基础上,党支部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牵头组建了汇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梳理产业发展思路的同时,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了120亩莲藕生态养殖、100亩小龙虾养殖、其他水产养殖20亩、100亩葛根种植、50亩艾草种植、8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等生产项目,有力推进了上磨刀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为了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村委统筹土地资源,划出110亩土地,免费给贫困户种植高产水稻。合作社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年产值 400 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8.6万元。



具体做法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发挥“主心骨”作用。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从严要求,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近年来,上磨刀村党支部把加强支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确立了“第一书记”为抓党建责任人、支部书记为党建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静下心、驻下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困难原因,因村因户制定脱贫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快土地流转,盘活“沉睡”资源。一是先行制定可行性规划。充分利用帮扶单位临武三中有学校食堂消费需求,教职工人数多、带动宣传面广的特点,结合市场调查和村情实际情况,定位打造葛根种植、甜玉米种植、莲鱼螺立体养殖、小龙虾养殖、蔬菜种植、泥鳅、生态鳖养殖等六大支柱产业,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二是加大宣传。通过上门走访广播宣传、公开栏、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加强领导。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支村“两委”干部和小组长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干部取消轮班制度,实行坚持每日坐班制度,负责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四是摸底调查。对现有农村流转、抛荒和有流转意向和土地进行一次清查,摸清土地地块、四至、类别、租赁、承包权等情况。五是引导和培育一批种养殖大户,加快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步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支村“两委”班子健全、结构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注重长效机制,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务村务公开、承诺公开、财政公开等,畅通了群众反馈信息渠道,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党员每年给贫困户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贫困户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二是建立收益分配监管机制,提升党员群众集体经济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作用,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支出、贫困户务工收入、经济能人和贫困户入股分红等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抽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村公益事业、村级组织管理费、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报酬。





工作启示


(一)干群齐心促发展。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上磨刀村通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度,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热情度。

(二)土地流转机制化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出”。上磨刀村的土地流转,六大产业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现有土地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下土地利用的最大化。


责编:蒋淑芬

来源:临武党建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